我以前还以为粤剧叫“大戏”,是因为舞台比电视大,所以所有在舞台上演出的就叫大戏。
小时候录影带盛行,妈妈常常带着我去“租带”,也就是租借录影带,那时的家庭主妇很会打算盘,租借是一个星期为限,所以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合租,那就可以剩下租金,也就是那时候,看了很多台湾歌仔戏,从此爱上了大戏。
福建歌台表演的叫大戏,后来接触粤剧,才知道粤剧也叫广东大戏。我以前还以为粤剧叫“大戏”,是因为舞台比电视大,所以所有在舞台上演出的就叫大戏。
那时候看杨丽华、许秀年、叶青、陈亚兰演歌仔戏,那些文言文,那些唱本歌词,都是我的中文的基础底蕴,每一行押韵的美妙也是让我深深着迷,觉得这些文字组合起来,唱出来,很是神奇,当然也常常拿起妈妈的睡裤,就来表演歌仔戏。
谷歌说,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在台湾广泛传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逗阵唱”。所以学习福建字,也是从那会开始的,一直到丽的呼声招聘福建话剧演员,我就飞奔直去,朝自己向往的地方走去。
方言的美丽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在吉隆坡生活,虽然家里讲福建话,可是一出门就是广东话,而接触广东大戏却是我长大很大的时候,歌仔戏跟广东大戏有什么分别,我觉得分别不大。
粤剧有四大元素——唱、做、念、打。做,指的就是做戏,而打就是打戏,这两种需要演员对戏,很难做一次就到位,需要不断不断地去排练,这也就是为什么粤剧演员都有着硬功夫,跟我们现在的演员相比,传统戏的演员无疑是强大的。
我看过蔡宝珠老师演的六国大封相,六十好几的他,依然可以做下腰动作,真的是看得我激动万分,而蔡老师在《五月雪》里,以粤剧形式贯穿电影,演的就是《竇娥冤》改编的粤剧《六月雪》,其中的《六月飞霜》小时候听过却不明所以,现在可知道是形容冤屈难雪的意思,戏里的戏台,也是我的童年。
我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神诞酬神戏台,戏台下是很神奇,有吊床,知道演员晚上就睡那儿,觉得好酷哦,而小小的观众,对于舞台上的表演总是看得目不转睛,有时还跑到侧台去偷偷望,偷偷看,侧台看戏又不一样了,乐师在那里,cue点一到,就拉呀吹呀敲了起来,一切犹如行云流水,现代话就叫做松弛感,很 Chill。
在马来西亚,我们的戏台也相当盛行,倒是疫情后影响颇大,粤剧是从开埠后的香港,传到东南亚,我们的粤剧环境也颇为兴盛,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粤剧到了外国,称之为 Cantonese Opera,当年还是由很多有心人努力传承下来的,就像蔡宝珠老师的老师就是粤剧之母,名伶蔡艳香,还是孜孜不倦指导后辈。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观赏粤剧经验,就是甄山水导演的《六国大封相》和英语版《帝女花》,不是苏姗和吕珊的Never Say Goodbye, 而是直译的英语版 “落花满天蔽月光”,那可是对翻译有了一种高境界的体悟。
英文对照歌词如下:
【Dai Lui Fa - English lyrics 】
Falling petals veil the moon
Over this sacred pavilion
Solemn offering of incense
In memory of my parents
Steal a glance, steal a glimpse
Of his tears, his tears of private prief
I'm half afraid he regrets his pledge
Unwilling to escort me to the after-life
落花满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帝女花带泪上香 愿丧生回谢爹娘
我偷偷看 偷偷望 佢带泪带泪暗悲伤
我半带惊惶 怕驸马惜鸾凤配
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
厉害吧厉害吧,长见识了,所以,粤剧会不会日渐式微?我们的大戏还能不能继续演下去,我相信,我们这个环境,还是会后继有人,那人,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