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要走出去,发现别人家的不同,才知道宇宙很大。
什么节庆吃什么食物,端午节要吃粽子!你要吃的是怎样的粽子?枕头粽?三角粽?咸的?甜的?辣的?还是碱味的?
如果你家里头一直有裹粽子的习惯,你最想吃的应该就是你家里裹的类别。而且,总认为吃其他类别的粽子,就是“不传统”,甚至“不正宗”!
家是传承文化习俗最关键的工具。我们在家里培养起来的习惯,会变成我们的“原厂设定”。无论是什么事都一样。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学习英文的方式是上网看视频,对于他来说那就会是最“正确”的英文导师。进入学校即使有老师指导,在小孩的世界里仅仅是辅助工具。
这不仅发生在小孩身上,任何年龄层、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人,都有这种“先入为主,后入为辅”的心态;甚至会觉得与他认知不符的,都是“胡说八道”。
我在电台制作的一个节目单元,以趣味性探讨各语文字的来源与演变作为主轴。虽然有许多说法只靠推敲,但更多是依据学者专家的研究。遇到一些借用外语而形成的中文用词,偶尔会收到网友“无法置信”的反应。尤其当有关外语在他们的认知中,无法与中华文化的 5000 年历史比美时,总爱说:“胡说!我从小家里就这么说,这字怎么可能借用自外语?”
“我从小家里就这么说”、“我从小家里就这样吃”、“我从小家里就如此这般”,为我们制造的是个别家里头的“平行时空”。总得要走出去,发现别人家的不同,才知道宇宙很大。
然而,“我们家最正宗”的概念,却是根深蒂固一辈子都很难摆脱的。
这个世界如此多纷争,就是因为“我们最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