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19.09.2025

香港恐怖片气数已尽?  ——  越洋专访港片研究者威哥会馆

80年代的香港电影,就是港产片起飞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的恐怖片也是其中之一的票房保证,时至今日,香港恐怖片的现况如何?未来发展又何去何从?

来自香港的港片研究者威哥会馆馆主威哥(袁永康)一开口,便道出香港恐怖片数十年的浮沉,访问时他看了看手上的准备的资料,感慨道:"这些电影现在回看,依然是宝。"

小标题:香港恐怖电影曾经百花齐放

对威哥而言,80年代是港产恐怖片的黄金时期。

“当时年产量可达三十几部,类型丰富程度令人惊叹,有林正英融合功夫喜剧的《僵尸先生》系列,有《邪》、《魔胎》这类cult片,又有《胭脂扣》、《倩女幽魂》文艺灵异片,真的什么都有。"

《魔胎》剧照。

他特别提到当时的电影人多有戏班背景:"洪金宝等前辈演员小时候就是戏班出身,听尽各种民间传说、道教仪式,自然将这些元素融入电影。"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造就了港产恐怖片独有的"民俗恐怖美学" —— 红白事仪式、黑狗血、糯米、墨斗这些日常物品,都能成为驱鬼法宝。

《胭脂扣》剧照。

"与西方恐怖片不同,港产恐怖片最有趣的是永远有份人情味。"

《倩女幽魂》剧照。

威哥以《僵尸先生》为例:"林正英的角色庄谐并重,但见到女鬼害人都会手下留情,这种人性化描写,西方恐怖片很难见到。"

林正英在僵尸片里饰演的道士角色深入民心。

市场转变:合拍浪潮下的困境

九七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市场迎来巨变,威哥直言:"投资方都想把电影卖去中国大陆,但如果纯粹讲鬼故事,就不能往大陆卖去,所以结局往往都是梦醒把迷信消解掉,所以近年来的恐怖片只能靠东南亚或香港本地市场。"

“在这样的前提下,外销市场萎缩,加上年轻观众流失,导致香港恐怖片产量锐减。”

“不是导演不想拍,而是投资方算过账后却步。"

目前香港恐怖片陷入两难:纯粹本地制作难以回本,合拍又受审查所限。

"现在纯粹靠香港市场很难回本,除非拍到《破地狱》那么卖座,但合拍又要改到不鬼不怪,最后不伦不类。"威哥叹道。

小标题:类型演化:每个年代都有新玩法

谈及港产恐怖片的演变,威哥分析得头头是道:"70年代主打恐怖艳情'沟片',将恶心和香艳元素放在一起;80年代融合功夫喜剧;90年代就有《阴阳路》这类都市怪谈。"

他特别提到档期策略:"不一定是七月才上恐怖片,像《阴阳错》圣诞上映,《开心鬼》系列专攻暑假档,都成功杀出血路。"这种灵活的市场策略,反映当时电影人的创意。

《阴阳错》剧照。

"每个年代恐怖片都反映社会心态。80年代经济好,僵尸都搞笑;97 前后多了末世题材;现在就......"

威哥苦笑:"现在都没什么人拍了。"

海外影响:台韩恐怖片的启示

威哥观察到,近年台湾恐怖片反而继承港产灵异片精髓:"《鬼才之道》、《咒》、《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将家庭关系、喜剧元素放入恐怖片,与当年港产片思路很像。"

台湾灵异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那件事》融入了喜剧元素,和早期的港产恐怖片思路类似。

韩国《僵尸校园》等作品亦受港产僵尸片启发,威哥对此感慨:”香港反而停滞了。"

他分析台韩成功之道:"他们没有放弃本土文化元素,台湾用红衣小女孩、家将文化,韩国就用校园传说、民俗文化如《破墓》、《神明》,这些都是他们的'糯米'、'墨斗'。"

近年来韩国的恐怖话题之作《破墓》,运用了韩国的本土民俗文化为根基。

小标题:未来出路:需要新血新视角

被问及港产恐怖片能否重现辉煌,威哥直言:"纯粹复制旧模式是不行的,但香港观众依然渴求本地恐怖故事,而且需要新的视角和拍法。"

他建议新一代香港电影人,可以学台湾将社会议题放入恐怖片,或者像韩国那样用新技术包装传统元素。

“最重要的是保持港产片独有人情味,这个是我们香港的最大优势。"

在香港电影产业转型与全球流媒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香港恐怖电影正站在十字路口。传统制作模式面临重构,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既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可能性。

威哥认为,若要让香港恐怖片走得更远,必须从产业与创作两方面同时突破。他指出,首先可以尝试采用中等成本的制作模式,既保留创作弹性与品质,又不至于投入庞大资金而面临“回不了本”的风险,让更多创作者愿意投入恐怖类型的实验。

其次,他建议多挖掘本地的都市传说与民俗文化,把“港味”真正做出来,形成与其他地区恐怖片明显不同的辨识度,重建香港恐怖片的文化特色。

“在这个时代,我认为港产恐怖片可以尝试跨境合拍与串流平台发行,如这几年非常卖座的韩泰合拍的恐怖片《萨满》,既拓展观众规模,也让作品有更多曝光机会。”

泰韩合拍的《萨满》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跨国合作恐怖电影。

正如威哥所言:"市场永远需要好故事,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叙事方式。"

在票房市场和创作自由日益狭隘的环境之下,香港恐怖电影的下一步更是举步艰巨,若要创作更经典的恐怖片,就要开创符合新时代语境的类型片范式,只有在创作上寻求突破,香港恐怖电影可能就会有《破地狱》般惊人票房的一天。

 

 

 

 

文/ 黄龙坤

图/ 林苏文源、网络图片

 




*本文及视频内容版权为《大日子》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复制,否则将视为侵权。欲转载者,请注明出处来源。以上嘉宾言论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