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母亲,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女儿充满敌意,请不要过度自责,该感谢自己有能力透过女儿看见自己内心的创伤,进而成为你人生改变的契机。
在心理谘商时要想了解个案的行为模式,我们总会去探索他的童年以及他和父母的关系。但要了解一个女人,看她怎么养育自己的女儿就可以了。因为女人的内在,总会藏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母亲对女儿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总是会显露出天使和魔鬼两个面向,即想宠溺女儿又害怕女儿懦弱而受伤害。这个中原因其实与女性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的成长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我妈从小含辛茹苦把我抚养长大,但却总是在我们意见相左的时候提醒我要孝顺和报恩。”
“我妈妈看到我和老公的感情甜蜜,会酸溜溜地说要不是她把我生得美,我怎么会有这种本事勾引男人。”
上述的两位母亲似乎不可理喻,但追根究底却显示出了女性在成为母亲后那不知所措的自我丧失和无助感。各方面独立和有能力的母亲尚可以自我调整和在工作或其他领域里找回自己,条件差的母亲却从此深陷焦虑,一方面硬着头皮抚育孩子,另一方面却会在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后开始缅怀自己的青春岁月,一个不平衡甚至会生出对女儿的嫉妒心。
那天偶然看到一则贴文,贴主表示她在生完女儿之后便成为了隐形人,去到任何场合里朋友们首先看到的都是孩子,甚至不会和她打招呼。看着女儿那双自己所没有的漂亮大眼睛,她没由来地感到内心不舒服。
“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好嫉妒的?”
”因为我曾经也拥有像她那样青春美丽去深深吸引住其他男人的目光。”
这种想法让该位母亲充满罪恶感,却又止不住心里的五味杂陈。许多女性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是因为她们不知道如何过渡自己从女人到母亲的身份,即使这两者其实并不相斥。
在父权社会的结构下,物化女性的处女情结将女性的价值建立在“纯洁”和“完美”上,所以当了母亲后的女人们便自然地离开了这个行列。许多母亲们从此不再将热情投注在自己身上,只因为“已经当妈了别那么风骚”。但是,谁不想成为那个生命力旺盛又春光明媚的可人儿呢?当内心的渴望被“母亲”的身份里裹挟而得不到满足时,心态便渐渐崩溃。
于是,她们把儿子当情人,把年轻貌美的女儿当情敌。
母亲成了“加害者”,女儿成了“受虐者”,周而复始,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雌竞。如果双方都无法觉察去切断这个恶性循环,则很有可能将这个模式代代相传下去,成为跨世代的家庭创伤。
每个人都是带着伤痛前行的,母亲也不会例外。身为女儿,如果你总是感受到母亲的敌意,那是因为母亲身上带有太多伤痕,所以不懂得如何爱你。因此,请好好抚慰自己,并从心底切断母亲带来的负面影响。
身为母亲,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女儿充满敌意,请不要过度自责,该感谢自己有能力透过女儿看见自己内心的创伤,进而成为你人生改变的契机。
这世上不会有完美的父母,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她的妈妈是全心期盼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并由衷感谢女儿加入自己的生命给人生带来意义和色彩,那就已经是非常完美的母亲了。在爱孩子之前,请先学会好好地心疼自己。
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