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求婚,那么怎么知道对方愿意结婚?
我最近正在为一项努力了快三年的计划进行最后冲刺。
那是在2020年初开始的一个计划。当时知道出版社有意思把长辈的爱情故事进行文字记录,我觉得好玩有趣,就接下案子。
我们将长辈的定义设于65岁以上的夫妻;结果有许多意外发现。
这一代人,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里第一代自由恋爱成婚的人。他们父母的婚姻,多数都与爱情无关。他们的年轻岁月,正值社会风气逐步开放的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拥有更多浪漫的闲情;个人主义渐渐抬头,传统封建思维也在淡化中。
然而,即使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力,他们却同时很努力保护传统婚约价值的美。其中一项能够直接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求婚。
每一次我问他们,是谁求婚的?如何求婚?求婚时说了什么?即使拥有再浪漫甜蜜的爱情故事的夫妻,都会忽然语塞。
没有啊,没有谁求婚。但是,有提亲仪式。那算不算求婚?
提亲仪式,就是男方正式到女方府上,向女方家长送礼提亲。
我的脑海中那些现代人的隆重求婚画面,精心设计得能让看影片的陌生人都为之感动的场景和情节;一方尽显诚意,另一方惊喜而泣...... 忽然间都不够隆重不够诚意了。
婚约并非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即便是自由恋爱时代,约会拍拖的相处日子,其实只是两个人相互了解的过程。若决定成家,必须考量两家人成为一家后的相处与关系。
我想,传统的提亲仪式,就是为了这个原因而存在。男方要向自己的长辈提出想要成家的意愿,得到祝福,并且一起为提亲仪式准备,再隆重正式地到女方家,慎重表达迎娶女方的意愿。洽谈各种细节,嫁妆、婚后盛会安排等。
提亲后,还有订婚仪式。提亲是两家人的事,订婚则是小型宴请,公告天下这两家人已有结为一家的约定。婚礼进行时有能力者就大势宴请。
如今,正式的提亲仪式,看来是已经被浪漫的求婚仪式取代。
没有求婚,那么怎么知道对方愿意结婚?
多数回答都说:“ 父母觉得时机对,就提亲。”也就是说,在还没正式考虑婚嫁前,交往中的他们都会让父母“帮帮眼”,观察对方。而且,情侣都会更努力让彼此的家长接触并了解自己的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我不尽在想,如果如今交往中的情侣因为要过“提亲”,这一关而更努力经营家人关系,许多亲家婆媳引起的婚姻问题,是不是会因而减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