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对这个时代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A Kind Man有种人播客平台创办人大宝,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今阅读市场所面对的现实情况。
在这个讲求“快”的时代,阅读成了一种“看得见却抓不住”的小奢侈,A Kind Man 毅然推出有声书,不随波逐流,反而做了一件非常小众的事情?
“如果我们都把阅读变成了一件需要付出诸多成本的行为,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让阅读不再是一种“奢侈”的习惯?” 大宝一口道出A Kind Man制作有声书的初心。
悄悄种下的有声书种子
A Kind Man 目前以播客(Podcast)为主营业务,早在草创时期,大宝其实已经把有声书这个项目纳入了发展规划里头,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推出。
“有声书的种子早就种下了,只是一直在等它发芽、长出来。我们经过三年播客运营的积累,现在已经拥有稳定的内容输出和活跃的会员用户,我们长期不断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A Kind Man 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大众也对我们的品牌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我们觉得是时候推动有声书了。”
选择在这个时候启动有声书计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恰好大宝身边的朋友在同一时期出书,她便萌生了“打他们主意”的念头,所以目前A Kind Man 已经与德廷、Hana 张心怡和阿鱼 Fish 三位作者达成了合作共识,将他们的实体书转化为有声书。
“首批有声书作品的题材偏向柔和、趋于年轻化,而且适合大众阅读,同时也能吸引年轻人对有声书产生兴趣并开始接触。”
让阅读变得更立体、更便捷
有声书与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截然不同,实体书提供翻页触感与纸张气味,让读者沉浸于安静的阅读时光,而有声书则通过声音呈现内容,方便在通勤、运动或家务时“听”书,声音能赋予文字不同情感层次。
“阅读文字需要靠读者自己的想象力去建构画面,而听觉能带给听众最直观的感受,带来更具体的立体感。” 大宝认为,两者让读者都有不一样的阅读经验,只在乎读者追求怎样怎样的感受。

“像德廷的作品,我们也试过请别人来读,虽然效果不差,但后来想想,如果是由本人亲自来读,是不是会更具有代入感、更真实?”
大宝也提到,有声书不是照稿逐字朗读这么简单,更需要把书面语转成口语,让人一听就明白,同时也必须确保图书的信息和想要表达的氛围能有效传递给听众。她认为,有声书具备“再创作的空间”,比如加入真实的声音片段,让听觉体验更有层次。
“除了使用作者原声进行录制,A Kind Man 也会选择‘适合那本书的声音’来朗读,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声音产业的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马来西亚声音产业带来更多流动与机会。”
用自己的声音说故事
对德廷而言,《这是你只活一次的人生》是他送给自己的30岁生日礼物,也是 A Kind Man 平台的首部有声书,当大宝找她做这件事的时候,德廷非常感动。
这本书记录了德廷在人生低谷时,毅然决定出国旅行的记录,书中承载着他的成长与青春的感悟。德廷用一张飞往欧洲的单程机票,流浪于 33 座城市,在异国街头重新拼凑自我、寻找方向。
“回国后就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但一直拖到疫情结束,同时出版的过程也举步维艰,直到一天我和大宝相遇,大宝也提出资助条件,是要将这本书打造成 A Kind Man 平台的首部有声书。”
这场际遇,让本身从事声音工作的德廷眼睛发亮,擅长用声音表达的他,感到像是冥冥中的指引,让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虽说出版有声书听起来不难,但要将六万字的书稿转化为有声书,对德廷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录制有声书的过程中,最惊喜的是发现文字和声音根本是两种语言,在录制时才发现一些书面语看似流畅,但读出来却拗口,于是将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改为更口语化的表达,这样一来,原本预计会用一天完成录制,没想到最终花了五天,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声音需要能量,每次我们录七到八章,我的嗓子就哑了。”
为了让听众更有代入感,德廷也特别设计了“朋友模式”的叙事语调,让人感觉像在咖啡厅听好友分享故事,好比在《这是你只活一次的人生》第四章“最亲爱的”原本是写给失恋友人的安慰,经由声音诠释后,“有听众告诉我,他们真的感觉我就坐在对面说话。”
德廷说,从实体书过度到有声书最精彩的转化,发生在内容重构的过程中。
“比如在第五十一章关于寂寞的 20 次自问自答,我突发奇想召集朋友共同回应。”
“我想带出的是,透过不同的声音,大家能感觉到文字版是一人的寂寞,而有声书的版本,不同的声音交汇阐述寂寞这件事,就会变成众人的寂寞。”
从实体书走到有声书,德廷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不只是媒介的转化,而是更证明创作可以突破载体的限制,在每个载体都能够找到触动人心的语言形式。
碎片化时代,阅读新选择
当被问及有声书是否会取代纸质阅读时,大宝认为纸质阅读本身就有着独特的乐趣。她本人就热爱购买实体书,也享受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的乐趣,她也强调,有声书的出现可以有效地帮助两类人:“看字会睡觉的人”和“享受碎片时间的人”。
“我身边的朋友,十个里面就有六个一看书就想睡觉,因为他们习惯了短视频带来的快节奏视觉刺激,而有声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
“有声书通常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很适合那些挤不出整块时间的朋友,哪怕是洗碗、通勤、睡前敷面膜的几分钟,也都能刚好听上一段。”
大宝认为,有声书的出现赋予了纸质作品第二次生命,展现另一种样貌,她希望有声书不仅能还原纸质书的内容,更能通过声音传递更为丰盈的情绪价值,带给听众更饱满的体验。
至于如何吸引新用户,除了常规营销,大宝特别强调口碑传播的重要性。
“如果听众觉得体验好,自然会向身边人推荐。有声书在全球都已很普遍,只是在马来西亚还不算主流。但一旦体验过,我相信大众就能感受到有声书的便利性,既能够沉浸透过声音吸纳信息,又不占时间。”
“有声书可以是你长期的陪伴者。”
这种独特的陪伴价值正是其魅力所在。此外,有声书在消费成本上也比实体书更亲民。大宝期待,有声书能打破我们对“阅读”的既有框架,让声音成为认识一本书、靠近一段文字的另一种选择,让有声书成为生活里最贴心的声音陪伴。不管是疗愈情绪,还是静静听一个故事,刚刚好的陪伴,刚刚好的声音。
文/ 蔡兆霖
图/ 林苏文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