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收档,唔做啦!”
初访结束,回家路上,脑海中不停浮现林潮生师傅说这句话的场景,不由模仿其说话的语气、节奏与动作,想借此窥探他是真心而说,或仅仅只是一句口头禅。
为钟爱的事业做到老
在雕刻月饼模具的路上,林师傅都已经走了40多年,人生大半青春都耗在这当中,他却说从未想过放弃,对这行业不热爱,可能吗?
那么是否年事已高,所以他才打算收档唔捞?
林师傅今年七十有一,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老不仅仅是学到老,也可以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做到老。纵然产量不比年轻,但手艺仍未落下,反而越发精湛。
不由我想,时间既公平又无情。它让人能积累与磨练手艺,但也会令人年老体衰,不复年少。
嘴上说不做,身体很诚实
与林师傅敲访问时间,他说眼睛有事,不便接受访问,要等多一些时日。
见面时一睹,林师傅双眼满是血丝,医生说是眼睛里微血管爆裂,病因源自雕刻月饼模时用眼过度。他说,这是旧疾,如今双眼经常无来由的模糊,已难如年轻般专注雕刻月饼模。
虽林师傅年事已高加上职业伤害,从未止住他的技痒,他就像个口是心非的孩子,明明心里依然热爱着雕刻月饼模,但嘴上便是不肯轻易承认。但每每有人请他制作月饼模时,若身体无碍,他总是二话不说就一口答应。
林师傅外表冷冷的,看起来不善言辞,但骨子里却藏着一团热火,足以破开我们与他间的陌生隔阂。最明显一刻,便是他不时叫我们喝水,担忧天气热使我们中暑,自己却翻箱倒柜的找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腼腆地向我们解释每一件作品的来历,兼且还会不时打开手机,给我们看看他新近的得意制作。
这么口是心非,却意外成了林先生独有的人格魅力。采访回来,实习小妹不由地说:“Uncle真可爱!”
刻模路上,一直都是孤身前行
第二次与林师傅碰面,便是前往他家勘景之时。
这时他嘴上没再重复“黄飞鸿收档”了,神情反而显得局促,似乎一时间不习惯那么多陌生人出现在他家中。
这或许因从他开始雕刻月饼模开始,多是孤军前行有关。
他的父兄虽同样从事雕刻业,但主要以制作家私为主,偶尔才兼作月饼模。唯独他,沉浸于雕刻月饼模之中。手艺由父亲传授,却是师傅领出门,他自己再根据顾客的回馈不停调整技艺而成。
“听说马六甲还有人雕刻月饼模,但我不认识。我做了40多年,没有见过同行。”
因此平日里,除了顾客与批发商外,他几乎无需再和任何人交流。我们骤然出现在他家中,难免令他感到局促。
为养家糊口,淡月时做家私
第三次碰面,则是正式采访当天。
俗话说,一次生两次熟,我们都见了三次,还不大结局?此刻林师傅也放下了拘谨,虽还不至于掏心掏肺与我们大聊特聊,但倒也说了不少经历。
许多内容都剪入置顶视频中,这里便写些影片未能记录之事。
林师傅年近30岁才入行,至今雕刻月饼模已经40多年,就如航行于大海,他是那艘帆船,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又怎么可能会一帆风顺不经风浪呢?
雕刻月饼模也有淡旺季之分,毕竟月饼多是应节产品,平日里对月饼模的需求量并不高,旺季约莫从农历四月开始至农历七月。
“我也试过订单太多做不及,所以干脆推咗去唔做。”
部分居于海外如印尼、柬埔寨等饼家们,深知林师傅手巧,工快货细,干脆农历新年一过便向他预订,一订就是50、60支。当时可说是他的高光时刻,兼且体力还行,若是简单的印花,他一天可刻出30多支。日也刻,夜也刻,眼睛耗力过度才落下眼疾。
他的故事转捩点源于97年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许多饼家都深受影响,向他订购月饼模的数量也逐渐变少。再后来饼家兴起工厂流线式制作,这也大大影响了他的模具生意。
“我仲有做红水印、做番婆饼印,淡月嘅时候仲有做装修,我以前父亲都系做家私,淡月做家私咯。”
林师傅说时云淡风轻,但每一句话细细想来,何尝也不是关关难过,他咬紧牙关的闯过去呢?
文/ 丁俊勇
图/ 邬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