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 25.07.2023

梁文聪:《甄嬛传》之嬛嬛的茶艺心机

我觉得这时候的嬛嬛蛮绿茶婊的,福晋的女儿被迫要扣留在宫里,正是关心则乱、六神无主的时候,身为一个母亲哪里还顾得上品茶?

 

本身没有喝茶的习惯,笨口拙舌的也尝不出什么道理。身为典型的马来西亚人,我想我与茶的唯一关系大概就是茶室的“雪茶”、各大连锁奶茶店以及每天至少一包的 Teh Ais。

虽然对于咱中国茶文化完全是个门外汉,却对许多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泡茶的情节心生向往,尤其是《甄嬛传》,对其糅合在茶道的精彩伏线更是无限遐想。

咱就来聊聊《甄嬛传》中一些与茶有关的经典场景。

《甄嬛传》第一次出现令我印象深刻的茶,是在前几集甄嬛刚得宠时,皇上来碎玉轩看望,甄嬛亲手烹了茶请皇上喝。据嬛嬛介绍,此茶以“越州寒茶”做底,取松针、竹叶和梅花一起烹制。奇就奇在烹茶的水:

“那水是夏日日出前荷叶上的露珠,才能有如此清新。臣妾去岁收了两瓮舍不得喝,特意带了一瓮进宫,就埋在堂后的梨树下,前两日才启出来的。”

很明显这一段脱胎自《红楼梦》——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也是“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就连黛玉尝不出水味儿也是要被骂俗人的。至于埋在梨花树下,应该是出自薛宝钗的“冷香丸”吧。

嬛嬛给茶取了个很 atas 的名字——《岁寒三友》。一杯清冽、沁香的岁寒三友,就把嬛嬛的清丽、孤高、不与世俗同流的人设立住了。

另一杯嬛嬛泡茶却让我细思极恐。

话说,皇帝准备除掉十王爷和年羹尧时,十福晋入宫顺道到碎玉轩坐坐,嬛嬛让人拿了这贵重的贡茶——《雪顶含翠》上来,十福晋喝了后也没什么反应,随意应付两句便入正题,希望甄嬛帮助她,别让她的女儿进宫。

福晋走后,嬛嬛对皇上说,自己给福晋泡了宫中独有的雪顶含翠,福晋却没有惊艳之色,看似喝惯了的样子,影射他们家与外臣勾结,后来这也成了皇帝猜忌十王爷和年羹尧的证据之一。

我觉得这时候的嬛嬛蛮绿茶婊的,福晋的女儿被迫要扣留在宫里,正是关心则乱、六神无主的时候,身为一个母亲哪里还顾得上品茶?更让人心寒的是,福晋曾经在甄嬛最落魄的时候不计前嫌的给与关怀,没想到却被这样摆了一道。不过,换个角度,皇帝要动他们家已是定局了,要是没有甄嬛的建议,把福晋的女儿进封为公主,养在太后身边,待皇上出手整治时真的全家一锅端。

这么说的话,或许甄嬛的这一杯雪顶含翠救了福晋母女一命也未可知。

为了验证,实事求是(没事找事)的我专程跑了紫藤茶坊一趟,与老板、店员一起探讨在现实中还原这些茶品的可能性(真心感谢他们愿意应付我这个满脑鬼点子的家伙。)

经过一番研究,确定“岁寒三友”与“雪顶含翠”基本上都是作者流敛紫的杜撰,现实中并不存在......岁寒三友的“越州寒茶”应该就是某一种普遍的高山茶,而“雪顶含翠”根本就不是茶而是一种菜式,真身是蒜蓉西兰花。

至于这样的泡茶方式真的能喝吗?我们的结论是:

“雨水、露水是以空气中的微粒为凝结核产生的,种种浮尘杂质便在这微粒之中,采露烹茶在污染不严重的古代想必是可行的,然而对现代人来说实在太不卫生了。至于长年埋在地底保存,更是给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再说,以现代人早就被各种味道刺激麻痹的味觉,应该没几个人能分辨出食水与露水的差异,因此,如此上上雅事,还是留给古人吧。”

果然现实是贫瘠、无趣、乏味而骨感的。

虽然如此,依然期待未来有机会品尝到各种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的茶品。不必完全比照古方,增添现代以及本土元素便更觉有趣,就好比甄嬛传中皇上替嬛嬛化的“姣梨妆”──

嬛嬛:“只是梨花色白,以胭脂勾勒却不像真的了。” 

四郎:“美丽就好,拟态而非求真。”




*本文及视频内容版权为《大日子》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复制,否则将视为侵权。欲转载者,请注明出处来源。以上嘉宾言论不代表本台立场。

梁文聪
当过记者编辑,混过三教九流。时而感性,时而撒泼,笑看人生百态,漫游花花世界。人称“插班电影人”、“毒舌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