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却逐渐发觉,仪式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幸福,却也同样能带給人无尽的孤独和失落。
小时候只觉得新年是个大家欢庆的日子,充满了华人传统和仪式感,但长大后却逐渐发觉,仪式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幸福,却也同样能带給人无尽的孤独和失落。这样的感慨,来自于生活里亲眼所见的心酸和不平。
在华人传统习俗中,除夕夜团圆饭和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里两个最重要的日子。在这两天,孩子们必须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必须起身向父母拜年,但就是这样寓意美好的日子,却成了许多已婚女性的委屈日。
朋友家里有三姐妹,父母早年离异,全靠妈妈一个人辛苦拉拔长大。后来三姐妹各自成婚,按照传统习俗,已婚女性在除夕夜当晚必须尽媳妇的责任在夫家帮忙准备年菜。这个阖家团圆的夜晚,朋友按照传统习俗在婆家的厨房里忙碌,但内心却难受至极。她无法想象今晚必须独自度过除夕夜的母亲。后来经过和丈夫的沟通,夫妻俩决定在下一年的除夕夜改成下午五点和岳母吃饭,晚上七点回夫家吃饭。然而这种安排却也不甚妥当,因为知道待会儿会再吃一顿,所以朋友和丈夫在娘家吃饭时有所克制,这一个团圆饭,谁都无法尽兴。
在提倡两性平等的今日,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日子一直都在倒数计时,哪怕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我也不愿意在团圆夜里丢下父母独自度过。
朋友满腹委屈,我也觉得心酸。在提倡两性平等的今日,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日子一直都在倒数计时,哪怕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我也不愿意在团圆夜里丢下父母独自度过。将心比心,如果今天告诉广大男性结婚后妻子的父母才是你的父母,所有节日以外家为先,我想许多人心理上也不愿意吧。
节日庆祝仪式的出发点在于给人幸福感,但若这种父权架构下的传统习惯不再合时宜,那就必须作出改变和调整,以避免在日积月累下成为封建陋习,继续压迫女性的地位。已婚女性身上的包袱众多,一年365天都在扮演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角色。既然如此,能不能让除夕夜成为女儿日?
就在这一天,让已婚女性们都回归女儿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承欢膝下吃年夜饭,好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让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捧了一辈子的年迈父母知道,除夕团圆夜,你的女儿还是你的女儿。
大年除夕,没有委屈求全的团圆,才是团圆。